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。渠縣在紅高粱種植過程中,發力供給側,提高有效供給、供給,做到優質優價、訂單生產、增產增收。

渠縣望溪鎮農技人員歐平全:不要傷到根莖,傷了過后它是不能成活的,栽的時候要特別的注意,一般是栽雙株。
在渠縣望溪鎮慶安村的紅高粱苗移栽基地里,農技人員正忙著給村民傳授移栽注意事項。
盡管才剛開始移栽高粱苗,但當地的一家白酒生產企業,已經趕來簽訂了保護價收購合同。有了這份合同,農戶只需要按照企業確定的品質和需求量進行種植,沒有銷售的后顧之憂。同時,還能在基地務工掙錢,村里也跟著受益。

渠縣望溪鎮慶安村黨支部書記 劉偉:撂荒地把它流轉過來,既發展了集體經濟,又增加了老百姓的務工收入。
以前,農戶都是自行種植紅高粱,難以達到企業的要求,即使豐收了也不一定賣出好價錢。但是現在,得益于企業的發展和訂單的提前簽訂,當地的紅高粱產業不斷壯大,已經發展到1500畝。

白酒釀造企業負責人 毛亞東:我們希望找更多的地方來種植紅高粱,為當地老百姓增收和解決就業問題,也為企業解決糧食缺口問題。

消除紅高粱供給端短板,既為當地農戶掙錢打了“保票”,也讓企業所需的原料品質優良。渠縣整合信息、資金、技術等資源,通過供給側改革,讓紅高粱種植形成規模,搶占本地市場。目前,全縣紅高粱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,基本解決了本地白酒生產企業的原料缺口。